香河县
XiangHeXian

省级网站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省直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省级微信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产业工会
河北翼家人华北油田职工之家河北军工之家港口惠冀航工会幸福e家河北省直属单位机关工会华能河北分公司工会冀中能源集团工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习资料

以人工智能创新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来源: 时间:2024-11-25 09:43【字号: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高晓虹 白晓晴 崔林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科学技术一直是文明演进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国家间的话语博弈中扮演重要角色,欧美国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互联互通,以西方话语对大模型进行数据训练,争夺全球话语权。不同的话语背后是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这是党和国家对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作出的重大部署。将智能传播纳入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以人工智能创新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是中华文明对外传播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促进世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

把握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的结构性框架

伴随人工智能渗透进传播活动的全链条,创新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首要任务在于从话语的结构性框架出发,深刻理解和把握智能传播带来的逻辑转变。

话语思想由一系列基本概念沉淀而成,包括制度理念、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价值内涵等。概念是人类思维最基础的知识单元,人工智能可结合历史经验、生活案例等阐释中华文明中的抽象概念,将不可见的思想转化为摸得着、看得见的符号意象,有助于在各国民众间增进理解、引发共鸣。

话语质料是支撑思想的解释性内容,由文明的表层要素构成,如生活方式、艺术表达、习俗礼仪、文化符号等,是文明交流互鉴最活跃的领域,在智能传播中以标签、语料、文本等海量数据形式呈现。人工智能的算力和算法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数字转化,奠定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强大思想基础。

人工智能对文化生产力的升级,实现了话语的高速高频生产,引发了内容产销、信息传受层面的结构性变革,建构起流动化、精准化、互动化的话语交流模式。以人工智能创新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应以融通中外的话语策略为连接轴,以中华文明表层的话语质料为阶梯,渐进式呈现中华文明核心的思想意蕴,驱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深度交流互鉴。

以智能传播凝聚话语思想,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强化中国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也是中国话语的根基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概念,构成了让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标识。信息时代,智能传播依托大数据基底与深度学习模型,数据建设应通晓话语表达之间的差异,避免移植西方概念、照搬西方理论,落入话语陷阱。对外传播工作应把握好话语思想与主体建构的关系,阐释更多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城乡协调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概念范畴。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人类文明发展经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等对人类文明的现代化实践具有普遍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注重数据语料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而智能传播仍然离不开议程设置与话题引导。

以智能传播拓展话语质料,强化中华文明感召力

盘活数字文化资源,拓展中华文明话语的内容形式。中华文明由各民族共同缔造,具有多元共存的特质。人工智能的融会贯通能力与创造性生产有助于筑牢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底色。一方面,对外传播可借助智能大模型挖掘可感知、可理解的文明符号,推动话语质料的迭代整合与共创共享。伴随人工智能在图文视听领域的生产力不断升级,媒介产品呈现出多模态、富媒体等特征,我们要创新内容题材和产品形态,为国际受众带来立体化的全感官体验。另一方面,从人机互动的应用场景到虚实共生的交互场景,对外传播应充分利用视听、出版、展陈、交互装置等智能化载体展现中华文明成果,搭建互惠共享的话语空间。在物联网等助推下,任何智能设备和产品都能够成为对外传播的新载体,为中华文明的话语建构绘制智能化新图景。

丰富内容生产层次,实现中华文明传播的按需供给。人工智能的需求分析与精准分发能够帮助传播主体寻找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契合点,并使传播内容以连续动态的方式呈现。因此,对外传播工作应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效率和智能传播的精准性有效结合。一方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增效,保障中华文明传播的显示度;另一方面,运用智能化分众传播矩阵提质,满足各国受众需求,如利用智能翻译工具、智能问答机器人,对国外受众感兴趣的文学作品、科研成果、史学经典等进行在地化、通俗化转译,吸引更多国际人士从中华文明中收获经验、汲取智慧。

以智能传播创新话语表达,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

树立对话意识,提升中国话语的接受效果。人工智能为中华文明对外传播开辟了跨时空、高精度的传播路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主动理解用户文化需求,并使用社会化语言交流传播,构建起各国受众与中华文明的认知桥梁。

秉持用户思维,拉近与海外受众的心理距离。当前,人工智能已具备快速反应、情感表达和参与互动的能力,能够创设受众与文明符号“零距离”的沉浸式场域,丰富中国话语的真实性、新颖性和立体性。对外传播工作应善于推动媒介产品的深层次创新,将中国特色和民间气质相结合,赋予中国故事国际新形象。如CGTN的《千年调·宋代山水花鸟》数字特展、凤凰卫视的“清明上河图3.0”等作品,均是在人工智能赋能下打造的生动互动体验,引领全球观众沉浸于中华文明盛宴。

(作者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分别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副教授、教授)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