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职平台”如何行稳致远
采取务实举措,打掉“野蛮生长”的枝蔓,才能让求职平台这棵大树汲取更多养分,向上生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很多人的朴素心愿。如今,随着时代发展进步,在互联网求职平台寻找工作机会已是常态。然而,一些侵害求职者权益、违规敛财的现象时有发生,值得警惕。
号称“一条龙”式服务,交纳一定费用后,便可保证取得录用通知;宣称可进行“付费内推”,承诺直推求职者去各大知名企业实习并留用;夸大培训项目效用,极力推介增值服务业务……据媒体报道,在秋冬季招聘活动活跃的背景下,一些求职平台乱象频现。如何更好保障求职者权益、促进互联网求职平台健康平稳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今天,互联网平台经济方兴未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与动力。应当看到,网络求职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求职模式,在求职者与雇主之间架起信息共享之桥,既便利了求职者,也提升了招聘效率。一张小小的电子简历,可以被投递到多家企业,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筛选个人信息、精准适配岗位。现实中,利用多个网络平台来拓宽求职渠道,已成为越来越多求职者的选择。当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一些求职平台为吸引用户、赚取利润,推出各类衍生服务,却也为求职者埋下风险隐患。这提醒我们,加强对求职平台的监管规制、促进行业规范的建立与完善,事关求职者权益,也关乎求职平台的发展。
求职平台可以创新盈利模式、加快流量变现,但保证产品与服务真实可靠是前提。比如,相关服务项目应立足于切实提升求职能力,而不是停留于“几小时教会你”的营销噱头。在求职平台中,用户是求职者也是消费者,平台必须对用户负责,将求职者的诉求摆在重要位置。相关企业应该认识到,网络求职平台不仅仅是商业模式,也关系着公共利益。求职平台应清晰界定自身责任边界,从平台设施、平台中介、平台生态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规范服务商行为。重视保护用户权益,充分履行社会责任,立足于提升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用户、行稳致远。
加强对求职平台的监管与治理,其中一个关键也在于,建立与平台经济相适应的“互联网+监管”体系,量体裁衣地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建立健全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以平台管平台,搭建“监管部门+平台企业”的协同监管模式,强化数据和流程环节的定向监管;让数据管数据,搭建数据检测模型,强化风险预警,借助数据促进平台治理。采取务实举措,打掉“野蛮生长”的枝蔓,才能让求职平台这棵大树汲取更多养分,向上生长。
推动求职平台规范发展,对于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各方携手努力。构建多元共治的监管格局,压实平台责任,推动平台、招聘方、求职者良性互动,就能让求职平台发挥更大社会效用,促进解决就业问题,更好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查看详情]
[2019-12-15]
- 标准版来了!人社部发布劳动合同范本
近日,为更好地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提供指导服务,人社部公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编制的《劳动合同(通用)》,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参考。
[查看详情]
[2019-12-15]
- 网易公布裁员事件处理结果
近来涉及网易裁员一事,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网易今天发布事件处理结果,称向这位同事及其家人,以及受此影响的所有公众,再次说声抱歉。下一步,公司将尽最大努力,协助这位同事寻求妥善的治疗方案,帮助他渡过难关。同时对涉事人员进行了处分。
网易称,近几日,公司管理层多次与这名同事及其家属联系,当面做了诚挚的道歉和大量的沟通,双方解除了一些误会,目前已达成和解。深究事件发生的根源,此事暴露了公司制度在执行中出现了一些明显偏差。公司已明确各环节相应责任人,对涉事的4名主管和1名员工进行了不同层级处分。同时,管理层也深刻反思,从全局角度审查公司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
网易称,基层员工关怀必须做得更到位,除“五险一金”外,确保公司为员工额外配备的商业保险等福利为员工所熟知并落实。帮助困难员工及家属申请专项帮扶基金“易补助”(针对重疾和意外等情况),有效减轻员工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强化员工绩效考核的及时反馈机制,在绩效复核环节中新增360度环评、跨部门专业评委等制衡措施,弱化主管主观评判占比,确保绩效考核更公正,进一步疏通员工内部反馈渠道。[查看详情]
[2019-12-15]
- 扫码受理 全省联动
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在线举报欠薪问题,并且可以实现全省联动受理——在河南省日前启动的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中,这个被称为“网上110”的清欠新举措,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好评。
记者注意到,河南今年的攻坚行动中,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工程建设领域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等行业,依然是治理欠薪重点关注的领域。
据了解,河南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和国企项目审批监管、资金落实和工程款按期结算情况;工程建设领域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银行代发工资、工资保证金等保障工资支付制度情况;依法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情况;对欠薪违法行为依法依规实施信用惩戒情况等。
为确保农民工遭遇欠薪不再投诉无门,河南省劳动监察部门在畅通农民工工资清欠绿色通道的同时,在官网和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系统网站均开通了农民工欠薪在线举报投诉新渠道。“新系统开通,可实现农民工欠薪问题线上一键举报,全省联动受理。”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际上,对于治理欠薪,河南省几乎“全年无休”。今年前三季度,河南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主动检查用人单位3.81万户、涉及劳动者102.57万人,审查书面材料1.28万户、涉及劳动者61.39万人,立案办结各类案件3912件,补签劳动合同6.63万份,为6.18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4.82亿元。
对于查实的欠薪违法行为,河南省提出,要做到“两清零”,即2019年10月底前发生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和国企项目欠薪案件在2019年底前全部清零,其他欠薪案件在2020年春节前及时动态清零,发生一起处置一起。
对于发现的欠薪企业,河南省加大失信惩戒力度。符合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条件的,按规定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依规联合惩戒。[查看详情]
[2019-12-15]
- 为农民工追发工资超7400万元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政府召开的开展拖欠工资问题专项治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7至10月份,在全省开展的以“三查两清零”为目标的治理欠薪百日攻坚行动中,共为4187名农民工追发工资7472万元。
据了解,目前安徽已全面推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实名制、合同考勤管理及总包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等制度,将人工费用与工程款分账管理、专款专用,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没钱发”“发给谁”“发多少”“怎么发”等四大难题。同时推行工资保证金、应急周转金制度,将企业和政府责任相结合,解决发生工资拖欠、企业主欠薪逃匿等情况下的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
安徽省还对主体责任不落实的企业,开展企业劳动保障诚信评价和失信联合惩戒、公布“黑名单”等管理方法,持续加大治理力度,去年以来,全省共向社会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182件,纳入“黑名单”管理152件;对欠薪逃匿等恶意拖欠行为,去年以来,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306件,目前已侦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143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48人,移送审查起诉209人。
安徽省人社厅副厅长季星告诉记者,春节临近,安徽正开展治理欠薪冬季攻坚行动,重点实施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和国企项目欠薪清零攻坚行动,对查实的欠薪违法行为,做到“两个清零”,全力以赴保障农民工工资得到及时足额支付。[查看详情]
[2019-12-15]
- 农民工因病离世工资被赖 庭前释法说理促案结事了
原标题:农民工因病离世工资被赖
近日,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支持起诉案件得到圆满解决,申请人黄某及女儿从被申请人安某手中拿到了其离世丈夫被拖欠三年之久的工资。
2016年12月,安某承包某商贸有限公司屋顶加固消防通道工程,并带领郑某等14名农民工为该商贸公司制作钢结构平台,工程完工后未支付工资。2018年2月,14名农民工来到尖草坪区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承办人员及时联系尖草坪区法律援助中心为其提供法律援助,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欠款方安某作出会尽快筹集资金解决农民工工资的答复。
然而,郑某在此期间不幸因病去世。安某听说后开始推辞逃避,未支付郑某剩余工资款1150元(工资共4050元),郑某妻子黄某多次催要未果。
今年9月23日,黄某及其女儿向尖草坪区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该院当日受理并进行审查。
经审查,申请人黄某没有固定工作和稳定的生活来源,且患有心脏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其女儿刚上高中,家里还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需要赡养,一家三代人只靠着每月900元的政府低保金维持生计,家庭十分困难,符合支持起诉的法律规定,应予支持。
本案涉案金额虽小,但是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使案结事了、化解纠纷,检察干警主动和承办法官、法援律师进行沟通,在庭前调解中对欠款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耐心细致地释法说理,安某终于当场交付了拖欠工资款1150元,本案以调解方式顺利解决。
[查看详情]
[20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