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县
GuAnXian

省级网站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省直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省级微信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产业工会
河北翼家人华北油田职工之家河北军工之家港口惠冀航工会幸福e家河北省直属单位机关工会华能河北分公司工会冀中能源集团工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政治思想学习

媒介融合背景下红色历史故事传播策略

来源: 时间:2024-11-05 09:46【字号:    

 红色历史故事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鲜活素材,亦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为红色历史故事传播赋予崭新局面,同时也对红色历史故事的高质量、规范化传播提出了新挑战。

强化主流意识引导力

从传播方式上看,媒体融合丰富了红色历史故事的传播载体,传播方式也逐渐趋于多样化。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原有的传播格局被打破,红色历史故事传播出现大众化、平民化趋势。新媒体平台的大众化传播,使传统主流媒体主导的信息传播体系被解构,在“去中心化”的传播环境中,主流媒体的“意见领袖”角色受到极大挑战。面对新的大众化传播局面,主流媒体的权威“把关”优势被淡化,其传播信息的影响力弱化,在舆论引导上面临挑战。

信息传播朝着即时性、简短化、娱乐化方向发展。碎片化的表达难以完整表述红色历史故事,而是将它切割成片段式的单线性故事,导致受众难以获取全面完整的红色历史故事信息,不利于良好传播效果的形成。媒介融合使信息传播形式极大丰富,传播渠道极大拓展。在此环境中,各年龄层的受众也形成了自己的信息接收习惯,形成分层化的群体。而在红色历史故事的接收层面,各年龄层人群的喜好、经历、接受程度等同样存在差异。新媒体平台判断信息内容是否有价值的标准,不是看所传播信息具有的社会意义,而是能否吸引用户注意力,为平台带来流量。红色历史故事是具有红色基因的严肃性文化,过度娱乐化的表达方式会造成严肃性和崇高性的瓦解,也会消解红色历史故事的教育价值。移动端的普及和新媒体平台的兴起提升了广大受众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也使得他们逐渐掌握了信息选择的自主权。这种权利对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模式产生强烈的冲击,主流媒体无法在信息洪流中占据主导地位,无法将红色历史故事全面地展现在大众眼前。移动端的便捷性使受众倾向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去接受一些碎片化的内容,长此以往,受众便会形成一种碎片化思维,只关注表层信息而不深究,从而导致“长期注意力”的消失,对有深度的红色历史故事叙事的传播信息产生疏离感。

新媒体平台提供公共讨论空间,不仅使公众获得话语表达权,也让新媒体舆论环境变得愈加复杂。新媒体平台具有低门槛、匿名性等特征,逐渐成为社会风险不断被凸显的放大镜。为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加强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升主流媒体话语权,使主流媒体成为多媒体传播中的“把关人”“风向标”和传播行业示范引领者,让主流媒体在舆论场中把好宣传关、把控舆论主导权,积极传播主流思想,传播主流价值观,强化主流意识对整个文化市场的引导力。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红色历史故事传播有了新渠道,于是更加期盼优质内容出现。红色历史故事传播需要跳出宏大视角,进行生动具体的传播叙事,在传播中融入生活化的话语表达形式,从“细”处着手,实现、强化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真挚情感的共情传播效果。

充分考虑受众需求

当前,年轻一代接收信息的方式倾向于碎片化,简洁明了的信息更能契合年轻受众的接受心理。当然,这并不代表要放弃深度传播,而是要求传播者立足当下网络环境,充分考虑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借助微博、热搜、知乎问答社区及短视频平台等多样化的媒介形式,构建立体化的传播矩阵。

在红色历史故事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应借助大数据对受众行为进行分析,了解红色历史故事传播内容是否贴合受众需求,从而及时调整传播策略以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新媒体平台中的各种指标也是受众之间进行互动的参照。在红色历史故事传播中,传播平台可以给传播内容一定的“流量倾斜”,用数据加以修饰,使之在信息流中凸显出来,让受众可轻易接触到,进而引发共鸣。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红色历史故事传播应具有靶向意识,依托智媒体在海量信息内容中实现突围。推动智媒体应用创新,充分运用大数据跟踪技术、智能终端分析技术、智能化推荐算法等新技术获取受众的内容浏览偏好、互动频率等数据,实现红色历史故事传播的个性化匹配,使受众能够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量身定制”的内容更容易被受众接受,也有助于红色历史故事教育功能的实现。

再造场景实现红色历史故事“沉浸式”传播

红色历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的真实故事,但囿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很难将历史景观进行再现。而在智媒体时代,场景成为媒体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VR、AR和MR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传播者们不断进行着再造和重现真实场景的尝试。

智媒的出现打破了时空局限,使红色历史故事“沉浸式”传播成为可能。借助智能技术实现红色历史故事的可视化呈现,让故事变得灵动,让人物更加鲜活,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在场感,消除受众与红色历史故事之间的时空隔阂。此外,红色历史故事传播应把握住现代人对“互动感”的喜爱。在打造鲜活历史场景的基础上,设计交互页面,设置互动环节,增强趣味性和沉浸感,以此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形成长久的情感记忆,强化受众对红色历史故事的认知。通过立体化传播让红色历史故事在信息传播中多频次、多角度曝光,让更多人关注到红色历史故事,让传播逐渐日常化、生活化。

媒介融合对红色历史故事传播而言,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媒介融合时代,红色历史故事传播应紧跟时代步伐,借力智媒体科技手段,通过多种媒体的融合传播让红色历史故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红色历史故事传播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克服碎片化、娱乐化的传播困境,深挖红色历史故事的精神内涵,创新传播方式以提升红色历史故事的传播质量,打造为受众喜闻乐见且易于接受的传播精品。此外,需注重红色历史故事的时代化表达,用新时代的语言讲述过往的鲜活故事,将过去的“精神食粮”分享给当代人,给予当代人以精神洗礼,为继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加油鼓劲。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红色文化,更多地依托于当下媒体传播的成效。立足新时代,通过技术赋能,努力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成效,切实提升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影响力、引领力,才能在众声喧哗的多媒体环境下,正确引导舆论,扩张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长久持续的文化滋养。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动员机制创新研究”(23XDJ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