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县
GuAnXian

省级网站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省直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省级微信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产业工会
河北翼家人华北油田职工之家河北军工之家港口惠冀航工会幸福e家河北省直属单位机关工会华能河北分公司工会冀中能源集团工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政治思想学习

不应忘却的和平天使——绥芬河市友谊和平天使纪念碑碑文敬读

来源: 时间:2024-10-22 10:13【字号:    

 矗立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和平公园广场中心的友谊和平天使纪念碑,是象征中俄两国友谊、祈望世界和平的不朽之作。该纪念碑于2009年建成,由世界四大美术院校之一的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设计,纪念碑上雕像的主人公是中俄混血少女嘎丽娅,1945年跟随苏联红军劝降绥芬河天长山要塞侵华日军时英勇牺牲,时年十七岁。纪念碑高十二点零八米,主体为青铜铸造,重达四吨,其中嘎丽娅雕像高三点七米,屹立在象征山城和要塞的花岗岩基座上。碑身正面竖刻中国书法家张海题写的中文碑铭“友谊和平天使”。基座底部右侧用中俄文镌刻俄罗斯总统普京2007年专门为这座纪念碑的题词:“俄中友谊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纪念碑基座正前方四块大理石,呈“田”字形摆放,靠近碑座的两块红花岗岩方石上,分别用中俄文镌刻着碑文。外侧并列的两块黑色大理石上,则分别用中俄文镌刻着普京应绥芬河市民邀请为碑文题词的回信。碑文内容如下:

嘎丽娅·张(嘎丽娜·瓦西里耶芙娜·杜别耶娃)一九二八年二月十八日生于绥芬河市华俄父母的平民家庭。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一日,作为苏联红军军使翻译赴天长山要塞劝降侵华日军、解救平民而被害。为纪念她和所有献身民族解放的人们,永祈民族友谊与世界和平而建此碑。

绥芬河市全体市民

公元二零零九年八月十五日

碑文简要记录了嘎丽娅挺身而出劝降日军的动人事迹,讴歌了她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的历史功绩。嘎丽娅如同和平天使,用自己的年轻生命和热血青春,谱写了一曲中俄联手抗击法西斯侵略、友谊长存的壮歌。敬读碑文,使我们铭记千千万献身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先烈们,传承他们舍生取义、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

牺牲在黎明前的和平天使

绥芬河地处中俄边境,两国人民来往频繁。二十世纪初,因中东铁路的修建,绥芬河成为“闯关东”“跑崴子”的重要通道。嘎丽娅的父亲张焕新是山东人,1895年出生于山东省掖县,早年闯关东来到绥芬河。母亲菲奥克拉·列奥奇耶娃,1905年出生于乌克兰。嘎丽娅的父母于1922年结婚,婚后育有四个孩子。1928年2月18日,嘎丽娅在绥芬河出生,取俄姓名嘎丽娅·瓦西里耶芙娜·杜别耶娃,昵称嘎丽娅,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1936年,嘎丽娅开始在绥芬河苏联侨民学校学习,通识俄语、汉语、日语三种语言。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8月9日,盘踞在绥芬河的日寇逃到天长山要塞避难,企图作最后挣扎。8月15日,苏军向天长山发起进攻。要塞日军秘密火力点大部分被摧毁,唯有天长山要塞的日军借助要塞通道屏障和以平民百姓为人质负隅顽抗、拒不投降。年仅十七岁精通三国语言的嘎丽娅不忍无辜平民的伤亡牺牲,主动担起劝降任务,协助苏军劝降据守在天长山要塞里的侵华日军。嘎丽娅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默默地摘下了自己崭新的红头巾戴在女儿的头上,让带有吉祥之意的俄罗斯红色头巾保佑自己年轻的女儿。苏军考虑到嘎丽娅的安全问题,决定派菲多尔琴科上尉为队长,率领苏联红军劝降小分队,随同嘎丽娅一起上山。劝降并不顺利,日军一直以未准备好或者假意投降等欺骗手段拖延时间。第二次劝降时,日军拒绝苏军前往谈判的提议,只允许嘎丽娅孤身一人前往谈判地点。出于无奈,苏军只能就近等待谈判结果。突然从谈判的小树林听到枪声,嘎丽娅很可能遇害。这时有几名日军突然对苏军开枪并打死部分苏军。日军对苏军以及嘎丽娅进行枪杀的举动,使得苏军明白了日军拒绝劝降,苏军随后决定进攻,并立即下令炮击日军驻地。而另一边,嘎丽娅的家人并不相信她已经牺牲在日军的要塞中。在剿灭要塞的日军后,她的家人立即赶到天长山寻找嘎丽娅的踪迹,最终只在一棵树上找到了嘎丽娅进山时戴的那条红色头巾。此后,她的家人便再也没有找到任何与她有关的物品。她上天长山协助苏军劝降日军事件的真相也被尘封在历史中。

寻找和平天使嘎丽娅

多年来,嘎丽娅父母一直没有放弃对嘎丽娅的寻找,但始终没有任何收获,犹如石沉大海。1984年,当时还是绥芬河市地方志编研室编辑的孙伯言,偶然浏览一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公安档案时发现了女英雄嘎丽娅被尘封数十年的悲壮故事,揭开了嘎丽娅的遇难之谜。为永远纪念嘎丽娅,绥芬河市民决定为她建造雕像和纪念碑,并致信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为纪念碑题词。2007年5月,普京回信并题词。6月,时任俄罗斯驻华大使谢尔盖·拉佐夫专程来到绥芬河转交普京亲笔签名的信件。2009年,这座象征着中俄友谊的“友谊和平天使”纪念碑建成并向公众开放。

为了纪念嘎丽娅,2013年3月,绥芬河市建立和平天使嘎丽娅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也是绥芬河市唯一一座以人名命名的纪念馆。同时,为纪念嘎丽娅的事迹,绥芬河还有一条以嘎丽娅命名的路,名为嘎丽娅路。2014年7月1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黑龙江省民政厅授予嘎丽娅烈士称号。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在当晚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晚会演出的歌曲中,就有一首讲述绥芬河抗日女英雄嘎丽娅故事的歌曲《红纱巾》。

嘎丽娅,一个为中国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少女,一个生命永远定格在十七岁的年轻女孩。她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她是永远的和平天使,值得中俄两国人民永远缅怀和赞颂。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