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县
GuAnXian

省级网站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省直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省级微信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产业工会
河北翼家人华北油田职工之家河北军工之家港口惠冀航工会幸福e家河北省直属单位机关工会华能河北分公司工会冀中能源集团工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政治思想学习

兵民是胜利之本

来源: 时间:2024-06-14 15:13【字号:    

 “武装斗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和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而“兵民是胜利之本”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武装斗争”实践中总结提出的一个独创性思想。这个重要思想是党的宗旨在革命战争中的具体应用和鲜明体现。

“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论断是毛泽东的独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7周年前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为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前景。

在毛泽东看来,抗战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在这个关键时刻,有必要向全党和全国人民阐明抗战的前途和道路。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了《论持久战》的演讲。

毛泽东在演讲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也能够经过持久抗战取得胜利,持久战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强调持久战的基础是广大民众。

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找到关键环节。毛泽东明确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从而点明了全民族的团结和民众的力量的重要性。

在这场跨越历史长空的演讲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他认为,这是为什么中国一定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总依据。“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论断,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内容。把人民群众看成和军队一样,都是战争的主体,这是毛泽东的独创。

《论持久战》这篇演讲,很快以著作形式传遍全国,对指导全国抗战发挥了重大作用。《论持久战》还被翻译成英文传向海外。毛泽东很重视这件事,为英文本写了序言。他说:“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孤立战争的观点,历史已指明其不正确了。”“希望此书能在英语各国间唤起若干的同情,为了中国利益,也为了世界利益。”一篇《论持久战》,从演讲到传播,都体现了毛泽东的战略思维,也展现了毛泽东的世界眼光。

抗战胜利的历史证明“兵民是胜利之本”

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在这生死存亡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反对并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和共产党领导的其他抗日武装开赴抗日战场,一方面同国民党军队并肩作战,始终注意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的、战役的乃至战斗的协同与配合;另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向敌后挺进,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于是,抗日战争形成两个战场,即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毛泽东十分重视抗日战争中的政治动员工作。动员什么?核心还是“动员全中国人民”。毛泽东阐述了动员全体兵民的根本要领。他说:“什么是政治动员呢?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人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其次,单单说明目的还不够,还要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步骤和政策,就是说,要有一个政治纲领。”实践证明,毛泽东抗战时期政治动员思想是十分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极大调动了广大人民抗日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全国军民合力抗战局面的形成。

毛泽东说“兵民是胜利之本”,是对中国全民族抗战十个月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又是指导中国全面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指南。

由于国民党方面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不敢真正发动全国民众实行全民族的抗战,在不到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接连丧失华北、华中、华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此,1937年10月25日,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而不带群众性,是决然不能胜利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决心实践所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站在抗日的最前线,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这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呼吁,是多么鼓舞人心的政治动员!当时,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

下联: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

横批:抗战到底

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这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誓言。这副对联既反映了全国老百姓的觉醒,也说明了我们党动员人民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证明:“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同时,也证实了毛泽东的伟大预言:“这就是真正的人民战争。只有这种人民战争,才能战胜民族敌人。”

“兵民是胜利之本”是人民战争的核心思想

从党、军队和人民的关系来看,我们党和军队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我们党能不能够赢得胜利,归根到底取决于能不能够赢得群众。从这个角度上说,“兵民是胜利之本”是人民战争的核心思想。

在抗日战争年代,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麻雀战都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解放战争后期的战略决战中,党在人民群众中进行了动员和组织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援这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如果没有排山倒海的群众的伟大力量,要取得全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毛泽东曾说过:“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他多次提醒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任何时候不要忘记人民群众,如果忘记了人民群众,“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

然而,轻视民众力量、“唯武器论”以及片面强调军事力量对比的观点,在当时整个社会有很大市场。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针对这种“唯武器论”及相关观点,毛泽东认为,这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我们不但要看到武器,而且要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战争中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是被动员了的广大群众。正如毛泽东所说:“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毛泽东的这些话语及其表达的思想,早已深深地扎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将士们的心里,对中国共产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