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5-10-16 08:58
“您哪里不舒服,有什么症状?”上午9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正在肝胆胰外科门诊室出诊。
虽然工作繁忙,刘连新一直坚持保持一定的出门诊频率。“这些在一线的实践是我履职的源头活水。”刘连新说,“只有始终贴近临床,与患者、医务人员等面对面交流,才能真实把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从中发现真问题、提出实建议。”
去年底,刘连新到医院影像科调研,在与大家的交流中,他受到了启发。“科室主任向我展示了国产磁共振设备与进口设备的对比使用情况,表示国产设备在成像速度和效果上已经很接近进口产品,但在图像后处理算法的精细度上还有些差距。”刘连新告诉记者,与此同时,一名院里资深的影像科技师也反映,很多国产设备的硬件已经很不错,但软件算法还需要通过更多的临床数据来优化,如果能让临床医生更早参与设备研发过程,提供真实使用数据反馈,改进会更快。
“这次交流让我认识到,医工协同需要建立实实在在的合作机制。国产医疗装备的创新必须让临床需求真正驱动技术研发。”刘连新说。
为了更加全面掌握情况,刘连新通过多种渠道与相关人员交流,到不同医院走访时,就国产医疗装备的发展问题了解情况。经过调研,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刘连新提交了关于加速医疗装备自主创新的提案,建议完善关键技术研发体系,强化医工协同创新,健全临床示范应用推广机制,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及加强政策支持保障。“希望通过打破关键技术依赖,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推动医疗装备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越来越多人用上更普惠、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刘连新说。
好提案需要扎根实践、反映民意且具备可行性。近年来,刘连新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多项建议,有些已获相关部门采纳并推动政策优化。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刘连新提交了关于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提案,建议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推进价格项目结构优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该提案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的积极回应,并入选全国政协2023年度好提案。
“履职是责任,更是使命,唯有脚踏实地,方能不负所托。未来,我将继续聚焦百姓就医需求,深入基层调研,推动医疗服务更普惠、更温暖。”刘连新说。